2013云南公务员面试辅导:为梦想插上创新的翅膀(2)
2013-07-02 10:15 云南人事考试 来源:未知
5年过去,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,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高歌猛进,其他领域的创新态势同样喜人。“蛟龙”入海,载人下潜成功突破7000米,神奇的海洋世界一览无余;高铁让人们体验“贴地飞行”的快感,动车组技术引领全球;“走你”风靡网络,“航母style”抒发着欢乐场面背后的自豪情怀……一系列创新突破,与航天领域的跨越一道,标注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铿锵步伐,也让国际媒体惊叹“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”。载人航天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,正成为各行各业争相学习的榜样,推动着整个中国奋力转型。
中国载人航天的创新,是“逼”出来的。
科学探索无国界,技术竞争有国别。晚于发达国家几十年起步,面对异常严密的技术封锁,要想放歌太空、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俱乐部,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。
犹记第一代航天人“宁可勒紧裤腰带,也要搞出导弹原子弹”,在筚路蓝缕、一穷二白中,创造平地起高楼的奇迹;犹记火箭发动机输料管检测,技术人员异想天开,用医疗胃镜给导管拍照;犹记飞船“试验田”里,用铁锅炒黄沙,模拟出最真实的飞船着陆环境;犹记“一切为创新开道”,成功突破自动焊接难关,让天宫与神舟的太空之吻严丝合缝……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,攻克一连串国际公认的尖端课题,正是把创新精神深深熔铸于发展战略、贯穿于攻关实践始终,才有了10年10名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的佳绩,才有了嫦娥卫星“上九天揽月”的跨越,才有了北斗导航系统向全世界免费提供服务的突破。
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,面对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,与载人航天的发展相比,各行各业的创新紧迫感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原始创新能力不足,原创性成果较少,关键技术自给率低,科技队伍整体创新能力不高,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,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……近些年来,尽管我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不少突破,但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,自主创新水平仍然亟待提高。我们拥有“世界工厂”的光环,却难掩大多数产品是“贴牌产品”的尴尬;我们享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,却仍然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末端。“拿来主义”建不起创新型国家,将载人航天的创新精神,注入我们每个人的“精神燃料箱”,“中国制造”才会变成“中国创造”,“贴牌大国”才能变成“品牌大国”。
(编辑:云南华图)